2020年12月23日,由青亭网主办、Pico协办、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AWE Asia、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创业公社战略支持的“第四届VR/AR产业创新者峰会”正式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主题是“聚变·共生”。
大会围绕VR/AR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商业应用展开,共探VR/AR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和案例分享,挖掘探索商业新机遇,共同构建合作新桥梁。
在大会下午场的圆桌论坛环节中,来自投资方代表、AR/VR企业代表,共同分享了2020年AR/VR市场行业冷暖。
本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穿越牛熊的投资机会》,论坛主持人是:AWE Asia 执行董事胡霖。
参与论坛的嘉宾有:
众趣科技 CEO 高翔
中科维鑫 副总裁 佟绍华
冰河世界 CEO 黄虎平
三七互娱 投资副总裁 林均全
联想创投 投资总监 李志
以下是本次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胡霖):各位XR的同仁们,下午好!很高兴今天作为主办方的邀请,我们作为支持单位,然后能够参与到此次活动当中去,在年末的时候,能够见到这么多的同仁,并跟这么多的嘉宾坐在一起,我表示非常的激动,也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再次的过来。
我们首先今天邀请到了不同的组合,其实很多次我们做圆桌的时候,跟嘉宾们在一起,基本上都是企业内和行业的人士比较多一些,今天我们的主题也是穿越牛熊的投资机会,这次比较特点的是,我们请到了有投资方的嘉宾,也有企业的嘉宾。我希望这次能够大家有一些不同的碰撞。
我首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AWE Asia的胡霖,我们成立了10年了,今天上午很多嘉宾说我们经历5年之久,然后说大家看着行业一步一步的发展,我们第一次活动是从硅谷开始,一直是致力于把所有XR群体的这些同仁们聚集到一起,目的是希望能够促进这个行业很好的发展,所以基本上从2010您到现在为止,我们在美国、以色列以及亚洲还有德国,每年会举办这样一个博览会,也是作为一系列的活动能够促进这个行业交流,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今天来到这里,带着几位嘉宾一起探讨。
AWE Asia 执行董事胡霖
下面的时间每位嘉宾做一些个人的介绍和公司的介绍,我们先从众趣科技的高翔高总开始。
高翔:大家好,我是众趣科技的创始人高翔,我们做的是属于内容方面的,我们做空间三维数字化,我们的产品是把我们生活空间进行三维的数字化,而不是传统相机只能做到二维的信息,我们现在开发的扫描技术已经可以把我们生活空间简单的三维数字化放到互联网上。目前我们利用这样的技术落地的产品已经有VR看房。同时我们在公安、展会领域都有产品相继落地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能力,以低成本的方式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能够数字化的话,我们就能生产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产品,来服务各行各业。
谢谢!
林均全:大家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三七互娱,因为有些业内的朋友比较陌生,三七互娱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主业有是游戏,我们最早是页游,后来转手游,我们如果以游戏收入的话,应该是目前中国第三大游戏上市公司,第一名腾讯,第二名网易,第三名就是我们,现在市值大概600亿左右,今年应该收入可以超过130亿。
我们本业是游戏,我个人在这边主要负责投资,但我们其实对自己的期许,就是我们希望我们将来不光是一个游戏公司,而是我们成为一个内容平台,我们希望大家能在我们这个平台上都能找到各种优质的内容,所以我们其实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持续的在估值,我们在文娱,在影视、动漫、艺人经纪都有投一些相关不错的公司。同时,我们去年开始也发力在教育这边,我们收购了一家公司,我们今年在做一些消费上的投资,希望把整个圈子打通。
三七互娱 投资副总裁 林均全
至于VR/AR这一块的话,其实我们在最高峰,2014年的时候就有投了两家公司,一家叫Archiact,团队在温哥华,另外一个是天时文化(音),我们最近觉得时机随着5G慢慢开始普遍化,我们觉得这个时机也成熟了,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关注这个赛道,不管在内容也好,在硬件也好,我们都希望做一个提前布局,我们今年也投了一家WaveOptics,做AR光学模组的公司,在英国伦敦,我们会继续做更多布局,稍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些更多的想法跟公司的情况。
佟少华:中科维鑫做一些比如说新型的测绘行业,现在目前我们在利用一些遥感的技术,在做一些三维化的转化,希望通过在数字孪生方面的一些探索,能够做出一些可行性的应用场景,来赋能于智慧园区、城市管理、智慧安防、应急演练,以及相关的一些应用等等。
谢谢!
李志: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青亭网一年一度的这个峰会,其实每年都参加。先介绍一下,其实联想创投我们是属于联想集团下面的一家投资机构,我们在过去10年,大概投了有150多家企业,主要还是围绕科技为主,也投了不少上市公司,像最近上市的一些明星项目,像寒武纪、宁德时代、美团等等,还有蔚来汽车等等。
VR/AR业务是我们很重要的,对我们投资来讲,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对联想集团来讲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块业务,其实我们在做VR的头显,包括我们跟微软、谷歌都做了各种各样的头盔,在AR方面我们每年基本上保持至少一年一个新品,所以我们在整个VR/AR这个产业链上,集团本身一直有很强的业务。在这个领域投资呢,我主要负责这一块,在过去大概5年,我们也投了接近10家公司,包括今天也有很多公司在这儿参展,也有在这边发言,所以说我们还是坚定不移的看好这个赛道,持续的来耕耘这个市场,我们也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和我们一起合作,谢谢!
黄虎平:大家好,我是北京冰河世界的CEO黄虎平,我本人是2015年进入VR这个行业了,冰河世界是2016年成立的,我们也属于VR行业最早一批进入的企业了。我们目前业务这一块分两个板块:
1、VR游戏,我们是从2016年开始布局,2017年我们有一款游戏叫黑暗军团,上线了SDM(音),包括后来微软的平台,还有PS,最后我们又上线了(英),我们也是微软在国内首批合作的三家游戏公司,其中一家在PCVR,包括SDM(音)上面目前还有收入。后面我们跟广州的一些大的做线下娱乐的厂家合作,给他们提供一些精品的线下娱乐的VR游戏。
2、我们主要是做VR红色教育、VR党建方面的,目前我们主要是用VR包括AR还有AI一些高科技的技术应用在党建的领域,比如说我们通过VR的技术来还原了我党的一些历史的重要事件,比如说长征,我们知道今天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把一个党员带到1939年,让他感受一下真正的长征,红军多么艰难,唯有VR的技术能够让一批党员,或者是体验者能够穿越到那个年代,真正的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难。包括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技术能够让这些传统的党建馆,还有教育培训的场所,给他做赋能+升级,我们有的设备,可以说占地3平米的设备,我们可以体验上万平米,甚至几十万平米的展馆,尤其今年的疫情,能够让党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党建学习。
主持人(胡霖):谢谢各位嘉宾今天能够过来,刚才各位嘉宾也简单介绍了他们公司的情况,以及个人的情况。咱们知道今年其实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是比较特别的一年,我们是在一个刚开始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到现在我们是新常态了,这样的情况下,各个也都受到了影响,包括我们XR行业也是,这些有的好,有的是冲击性的。
所以今年我们AWE也达到一些数据,我们发现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XR整个投资市场来说,在这个期间中国占据了,大家觉得能占据多少?整个市场?你们感觉中国能投资?随便说个数吧各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吸纳了30%的投资,就是关于XR这一块。
所以我们也知道,像今年主题穿越牛熊的投资,XR行业肯定是一个潜力股,这个潜力股不管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不同的现象。在今年中国也是占据了全球总量的市场份额的一半,所以也归功于我们疫情控制的比较好,有些地方还是能进行这样的业务,上午也有嘉宾提到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今天来的这些嘉宾,不管是投资界还是企业界,都经历了2015、201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大家如何看待VR/AR市场这几年的发展?咱们刚刚开始那会儿,2015年那会儿,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先请投资方,VC的嘉宾聊一聊,从我左手边第一位林总。
林均全:OK,其实我们跟联想也是很像,我们也是CVC这样子,我们不是做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我们都是用自有投资投,很多时候需要跟公司的长远方向做一个结合,用投资的形式做一个试错。
从2015年到现在,正好我们一开始投的两个团队,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投的,那时候真的是特别热,什么项目就基本上只要跟AR/VR结合,基本上估值都是随便喊的,包括还有怎么看都不是很有前途的那种,手机盒子那种,当时也是非常热,后来经历了一个大浪淘沙,很明显那时候无论是硬件也好,网络也好,各方面都远远没有办法达到大家想要见到的那个效果。
所以2015年的时候,没有看到很多觉得特别像暴风、泡沫破了之后,其实基本长好长一段时间,这个熊非常的久,我们那两个团队,也都经历过,本来内容还可以找一些合作什么的,基本上后面就是靠苦苦的支撑,因为他们两个,像(英),主要是做VR游戏内容开发的,主要可能帮索尼,帮迪士尼他们在做一些合作,像天盛(音)做自己原创的IP。后来(英)还能勉强的,那时候支撑的很辛苦,还是靠一些大的订单在支撑,但是确实单量少很多,天盛(音)直接转去跟政府合作一些VR内容。
但是我们现在又能够看得到,2020年,或者应该说从2019年的后期,随着5G的确立然后落地,大家也是想说尽早的布局,这也是我们看到大量的VR内容也好,VR硬件也好,我们一直都非常看好它的未来,只是过去相对补成熟,大家目前的公司全面爆发在2022-2023年,我们希望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可以有一批很优秀的内容团队,或者说甚至我们也再看一下比如说VR的头显,眼镜也好,未来我们是不是把这些内容结合到这个上面?所以我觉得为什么现在这一波开始热了?未来我们也好,其他的VC也好,疫情这个东西完全是无法预测的,但是不影响整个的大方向。
主持人(胡霖):林总因为主要是关注内容这块比较多,今天也来了很多内容的企业,一会儿我们也可以详细的再去探讨一下他们的角度。下一位我们邀请李志李总聊一聊,你对于这个变化的一些看法。
李志:是这样的,因为集团我们很早就开始做VR/AR的业务,最早2012年Google Glass出现之后,联想就是Google的一个合作伙伴,2013年开始我们就在国内推Google Glass,后面我们业务一直在做,但是整个这几年,我觉得确实跟过山车一样,有高点,也有低谷,比较大的几个事情,比如像2015年开始,以盒子为代表的,暴风也好,包括我们也去看很多山寨级的盒子,几十块钱,当时也有做内容平台的,相当于给大家做一个普及,能够做到两千万以上的用户。但是很快到2016年泡沫开始破灭,随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产业链,就是这个企业还是很差。
联想创投 投资总监 李志
联想在2017年底、2018年的是我们也做了一台消费级AR的产品,那个时候叫星球大战的一个头盔,其实也不叫一个头盔,叫一个(英),就是把手机插进去,但是它是一个IP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全球还能做到50万台的销量,那个也让我们觉得很镇静。其实在消费级的市场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后面接下来行业里面,像(英)这样的一体机,把这个销量又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又进入了从去年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高潮。
但是整个过程中,因为我们自己是做硬件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以前VR/AR我觉得它可能也不能成为一个产业,因为它自己也没有产业链,当时只是手机的供应链,用手机一系列的芯片,但是从前年开始到去年,慢慢的像做显示的京东方这些大厂开始入围,包括歌尔跟WAI合作,包括高通直接退出了自己的专有芯片,等等的,从芯片、显示、光学这些投入都很大,至少几十亿的投入来改造这个产业链,当时我就觉得机会来了,因为所有的巨头是真金白银在里面投大头来做,来构建这样一个产业链。所以我觉得才导致像(英),包括到今年这些真正意义长达到用户体验的产品会出来,所以说我觉得过去这么多年来,确实不容易,还是要感谢巨头在这里面持续的投入。
第二个,由于巨头持续的投入,这种生态的繁荣,导致让这些产业链,这些核心器件的厂商真正投钱来做,接下来未来5年,随着5G的到来,我觉得内容和解决方案定下一个未来很重要的方向,所以我们还是对这个产业充满了信心。
主持人(胡霖):OK,谢谢两位投资人作为资方来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分享。其实我们也知道,在投资之前的时候我们也说过,两位也分享过,从内容和从硬件关注两个不同投资角度,我们也能看到,从开始的时候就一直是受资本青睐的这个行业,大家知道在美国(英)拿大了这么大额的融资。之后的时候也是,投资人也相当于谨慎了,这么大的融资,究竟出来能够做些什么?这个过程当中,内容开始慢慢起来的时候,像我们今天来了三位,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去做着自己不一样的事情,在这几年,经历的过程当中,他们所看到的变化是什么样子的?第一位从我左手边,有请高翔高总!因为高总我也知道,咱们从创立到现在为止,你这边一直在做数字卵生,包括AR视觉算法,您自己本身也是拿到了融资,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这方面的经验吗?
高翔:好的,分享一下我们经历吧,我们2014年创立公司了,我们经历了VR/AR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在座各位,可能要恭喜各位,因为我相信大家都经历寒冬了,可能能看到一点春天的气息了,大家都能感受到一点了,这个行业来说,我觉得大家可以多做点事情了。
众趣科技 CEO 高翔
因为我们2016、2017年最冷的时候都经历过,经历过这些过程,我觉得这个行业本身过热的问题,在2016年的时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我觉得大家做事情的时候,可能要首先考虑一下本身这个事情的价值,这个价值到底怎么样?我们做这个事情到底更客户带来有意义的东西?是否帮他们省钱了,是否帮他们提升效率了?这个很关键,但是2015、2016年,我看到的更多是跟风上来的,并没有对客户产生真正的价值,各方面还有一些偏差。
但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能感觉到应该从2018年年底到2019年代的年初,整个行业其实在有些回暖了,因为我们经历了这些过程之后,我们能感觉到从那个时间点,整个行业对于三维的需求慢慢怎么,那个时候我们跟阿里、京东打交道比较多,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需求的确是在慢慢增加,自从2019年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一直是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完美诠释了咱们经常说VR行业的曲线,是个爬坡过程。大家比较理性看这个行业了,而不是简单的跟风,这种理性的状态,我觉得是这个行业这轮发展非常棒的一个状态,我希望大家能保持这种状态,把自己的产品真正价值做出来,我相信在今后两三年之内,一定能找到更大的商业机会。
主持人(胡霖):中科维鑫也是VR制作,安全、教育、文旅这一块相对比较多一些,在这个领域探索里面,你们在这个行业当中看到这些年的变化是什么样的?
佟少华:因为我个人2015、2016年的时候是做VR内容入局的,当时我们也知道(英)游戏也非常火,我也带着团队做了一些应用。到现在的发展,我觉得有三个变化:
第一个,硬件的提升,不管是AR的眼镜还是VR的眼镜,产品类型比较多,而且我们相关的参数在提升,这是一个,对我们开发者也是比较友好。
第二个,对To B和To C的内容也是在疯狂的增长,也有现象级的,包括AAA级的大作,像今年(英)的出现,让很多喜欢VR的爱好者们,也是为之一振。
第三个,通信的角度,从4G到5G这样一个变化,能够给我们XR行业带来很多的机遇,包括能够让我们去实现轻量化的设备,同时运用一些技术,让我们感官方面能有更好的体验。
我们对这个行业也越来越有信心,为什么?通过我们各行各业,包括新基建的推动,我们希望能够改善内容制作方面的难题和困扰的一些点,同时我们对这个行业也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目前B端和C端也是慢慢扭转上来,不要让C端的客户还是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希望。
谢谢!
主持人(胡霖):在座应该很关注C端的用户,我们大部分都是在To B、To G,C端是我们比较关注的,C端做的比较好的是游戏内容,咱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相对比较火的。下一位嘉宾冰河世界,大家也知道他们做的第一款游戏黑暗军团出来的时候也是一个爆款,也听听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黄虎平:好,我是2015年进入这个行业了,刚刚听两位同行,都是做VR行业的,发现问题全是2015、2016年那时候进来的,现在我在想,是不是大概现在还在场的这些VR的内容制作厂商,包括我们现在在座的几个全是那时候的?是不是在2019年基本上新进来的公司很少了?我们是2016年研发,2017年黑暗军团这款游戏上线了,我们上线之后这款游戏连续有大概一个月在SDM(音)榜上,在VR那个频道榜上我们排名前三,全球排名前三。
过了三个月之后,我们自己算了一下,发现回来的收入,包括SDM(音)的分成,有些小的广告投入,这些算下来,我发现我们并没怎么赚钱,只是收回了个本。当然后面又跟一些同行去聊,发现大部分的游戏厂商,是血本的,都收不回来的。
所以说我们为什么后面方向发生了转变?2016年、2015年资本市场,包括整个全球市场,这个市场炒的太火热了,为首的Facebook上来22亿美金直接干进来了,咱们国内暴风连续涨停,把市场炒热了,其实涌进来很多很多公司。但是这些公司不一定它有技术含量,资本热我就进,资本不热我就跑,所以说,从2017年下半年进入寒冬了这个行业,到2018、2019年更加冷了,我身边很多的以前都一起参会的公司企业,慢慢发现要么转行了,要么离开这个行业了,要么只能关闭了,太多了。
然后从2019年下半年,到今年我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发现留下来的这些企业,反而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这个很关键,无论是C端还是B端,其实VR的市场远远没有我们最开始想的那么大,它是一个逐步,这块蛋糕是逐步在扩大的,所以说留下来的这些企业正好分这块蛋糕,慢慢我们再把它做的大了,而不是一涌进来很多人,最后这块蛋糕不够分了。
所以说现在留下来的企业,我觉得都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尤其是现在资本市场,再有看VR/AR行业的,我觉得这个时候正是你们要投的时候,闭着眼睛都可以投了,而且今年疫情情况下,幼儿企业盈利了,反而业务比去年做的还好了,比如冰河世界,这是值得你们投的,值得你们关注的。大概是这么一个从2015到现在的一个认识。
主持人(胡霖):其实刚刚有嘉宾聊到了,基本上对于我们后面的发展,从行业的变化到现在为止,一个预期,我觉得大家相对来说都是很乐观的,从不同的角度大家都聊到了关于这个事情的看法。
下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我们这次论坛是以投资为主要议题的,我们在座的企业很多都拿到过融资,在座的投资人也投过很多的企业,我们其实特别想了解一下,对于投资方来说,他们的投资逻辑,以及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就像在座的各位,我们怎么样去知道他们这个逻辑,从而作为企业我们的嘉宾来说,我们融资最看重是的什么?主要关注的要素是什么?我们分别看看不同的嘉宾会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刚才从这边开始,我们这次从黄总那边,黄总刚聊到投资的事情,您这边也说一下,您刚成立这个冰河世界的时候,第一年拿到两轮,而且当时引起业界很大的关注。所以您当时,包括到现在,经历了这些以后,您对融资企业的逻辑,包括作为融资来说,你关注哪些要素?跟我们分享一下。
黄虎平:融资这一块,因为我们当时成立的时候,就是以要做中国最牛逼的VR游戏的公司而起来的,我们打动投资人也是因为我们游戏上线了SDM(音),排名一直还是不错的,整个行业大家都知道,因为我本人是2009年就开始进入游戏行业,包括三七互娱,都是同行,我一直做手游,三七也是我们行业的佼佼者。
冰河世界 CEO 黄虎平
因为当时2016、2019年,手游市场不是特别好,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但是这个盘子很大,我说的是创业者,对创业者不太友好的时候,一帮做手游的或者端游或者页游的进入VR游戏这个行业,我们企业是其中一波人,进来之后我们就打造高品质的游戏,因为我经历了整个手游的过程,我们希望把手游的经验再复制到VR游戏这个行业,所以说当时做黑暗军团的时候,别人还在做体验级的游戏,我们已经在做闯关的,时间很长的游戏了,所以投资人更看重的就是你的技术实力,你以往的经验,当然你如果说得到了市场有些验证,当然是最好了。但是像去年或者今年我觉得更多投资人看重的是市场的反馈,或者是你的流水。
主持人(胡霖):我们看到在企业当中融资还是很重要,市场的反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声音。我们就从那边依次吧,一位投资人,一位企业嘉宾,正好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比的形势。请李总来聊一聊你们这边投资的逻辑标准是什么?
李志:其实最早我也讲过我们是CVC,所以我们在投资这一块,和纯VC可能还是有些区别,第一我们可能还是会注意一下业务协同,有一定的业务协同。第二点,过去5年来,不同的年份,或者是不同的时点,每年的投资逻辑会有些变化,因为大家都知道,整个AR、VR产业,从底层的技术、核心部件、核心技术,然后再到硬件平台和生态系统,再到上面To C、To B的这些应用,我们最开始投的时候,因为当时2016年最开始,我们可能还是围绕在一些核心的技术,核心的部件,围绕这个产业链核心的东西来投。但是随着产业链越来越成熟,我们可能归继续向上投,比如现在5G到来之后,我们可能更加明确的是说,投一些杀手级的应用也好,或者是说一些行业的解决方案也好,因为现在已经到了时点了。所以我们基本上来讲,我们会随着这个产业不断的迭代,不断的更新,我们会更新我们投资的逻辑,这是一个。
第二个,从目前来看,现在来看,确实我们也看到,像我们之前投的企业,基本上都活下来了,有的企业开始有的规模化的收入,有了利润,甚至我估计到明年的时候,资本市场大家都在抢XR的第一股,到底谁能够上XR的第一股?我觉得这个明年应该还是会有公司会出来。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所以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些企业,已经走到了一定的阶段,因为它的产品也成熟了,也产出货了,也有一些收入,也有一些利润,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在过去几年的打磨中,生存能力很重要。
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过程中,第一要务是活着,第二个是活着还能把钱赚了,这个里面其实非常考验团队生存的能力,无论是团队的融资能力也好,还是团队的业务能力也好,所以说确实跟刚才黄总说的一下,目前留下来的团队确实还是可以好好看,对我们来说都值得去看。
如果在这个时点再有一些新的公司出来,可能确实也不是说稳啊,还是会遇到一些挑战,所以说在这个点上,我们主要还是看在过去经历了这5年的打磨,到底沉淀了哪些公司,这些公司沉淀了哪些技术、产品、客户,包括团队,再找一个好的标的去投资,谢谢!
主持人(胡霖):李总说的,相对于后期来说,我觉得更冷静的去看待所有的项目,当然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更多的黑马能够杀出来,我们也能看到,其实现在好多投资界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像最近泡泡玛特的敲钟,作为XR来说,我觉得比这个更容易一些,所以我们也是在观望,能有更多的创新出来,因为创新的行业更需要创新的动力。
下一位我们邀请佟总介绍一下,因为佟总不知道有没有之前融资?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打算?如果有的话,您这边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或者融资的逻辑?
中科维鑫 副总裁 佟绍华
佟少华:从企业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比较关注两点:
第一点,比如做内容是从平台的赋能上面,我们做内容能够跟硬件的平台,或者是内容平台有一个更好的嫁接,当然资金只是一个方面,这对于企业来说去构建一个好的技术团队,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资方的投资体系当中,我们是否是有一个很好的相互赋能的角色。
第二点,目前我们在为客户提供的很多产品当中,其实VR相对来说比较单薄,用户可能不仅仅是只需要一种视觉体验的设备,他可能需要一套组合拳去满足他的需求,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在去跟很多的其他显示方式,或者是产品进行组合的时候,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如果说我们有很好的资方背景,帮我们做一个很好的串联,我觉得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胡霖):我们也看到,其实做内容也是无非这样几个方向,每个人在不同的方向去深耕。下一位嘉宾,林总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因为林总的机构来说,在国内也算是龙头前三了,因为你刚刚也提到了,你们的投资是会基于整体战略来投,但是作为你们的独特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在后期会考虑说是我进行更多创新的尝试,除了只服务于我主线业务的角度来的投资之外。
林均全:我们其实服务于主线,但是我们可能有一些更多的想法,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擅长的手游更多像《传奇》类型的,包括最近的《云上城》(音)之类的,我们为什么一直做投资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更多的用小成本试的方式,我们去探索更多新的团队,就像我们不想错过二次元,不想错过女性项,我们其实也都布局这些团队,同样的VR/AR我们认为未来有可能是一大平台,在未来5G普遍化,甚至VR/AR都变成普通的情况下,会不会有一些新的交互的玩法,有新的一些游戏的玩法?当年最早我们靠页游,但是我们看到智能手机开始流行之后,页游的衰退无可避免,所以我们很快的布局到手游上面去。
我们现在为什么看VR/AR?我们是想看它们有没有一些新的游戏的形态?而且过去VR游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硬件,它的晕眩感没办法控制,6DOF(音)出来之前,这些都没有办法克服。
我们看项目的话,我们过去投的话,希望投一些比较有成功经验的,大家也知道套用到VR/AR上面,你要想有成功经验的很困难,所以这个我们会稍微变化一下,我的标准反而是说,大家能不能坚持下来?比如说2015年你因为基于风投也好,基于热爱也好,你做了这件事情,你是不是在经历一波行业低谷之后,你还能坚守这个行业,包括我们去了华为的大会,也去了江西的大会,看到许多的熟面孔,他们其实做出了非常多非常优秀的产品,不断的在迭代。就算经历这个行业低谷,他们也不断把他们的内容优化,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待,他们相信这个未来,后面我觉得在创业者的品质来说,这是我们最看重的。
所以我觉得经过这一波低谷之后,这批大浪淘沙,已经帮我们淘出了一批最优秀的创业者,当然我们会偏重两类方向,一类是游戏,VR游戏最直观的是说你直接给我看,包括你可能不需要有成功经验,这个是我们未来非常感兴趣的品类。我们发现创业品类没有一个做游戏出身的,都是计算机,但是做出来的东西跟创新度特别好,这个就让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参与到他们投资里面去。
另外的话就是硬件,其实我们挺看好整机,我们可以看到出货量不断上升,包括(英)作为一个游戏机,它的出货量一个月远远超过(英)的总销量,所以我们看到整体的需求在上升,我们为什么投WaveOptics?很多人看不明白,但我们认为说,就像刚刚李总讲的,我们发现未来AR眼镜不可或缺的就是光学模组,我们希望先投一个世界顶级的光学模组,我们切入整个产业链筛到,去探索,去找更多世界最顶级的,我们不光是限于国内,我们希望找国际最顶级的游戏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我们希望跟他们合作,未来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切入到VR整机也好,VR头显也好,把我们内容有没有机会搭进去?包括我们投的社交平台,他们也希望做VR社交,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些想法和未来做的事情。
反正能符合我们目标的能做出好的产品,以及能坚持下来的创业者,都是我们考核的标准。
主持人(胡霖):现在走到这个阶段了,我们投资人刚刚聊到的,他希望看到一些成绩,但是不局限于这个行业的经验或者是什么,我觉得这个还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背后的逻辑。
下一位请高总,因为高总这边也是拿到过融资,而且有很多跟大厂合作的经验,比较成功的案例相当多,所以从您这块在融资过程当中所收获的一些经验,能不能帮我们分享一下?
高翔:是这样,我们已经完成四轮融资了,像行业的广联达,这些数字化企业都是我们投资人,我能感觉到什么呢?经历这些年,我见投资人的过程,我能感到在当前这个阶段,大家也能关注到这个阶段,投资人的逻辑稍微还是有一些调整的,如果我们从天使轮,我们看事看人之外,我们到Pre-IPO和PE投资就是看你收入了,这一两年我们发现投资人更加关注你的收入了,投资人脸色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收入,脸色变化是很大,这个非常明显,但是我认为这个也是落地的。因为毕竟前两年这个行业就有很多公司的确没有走下来,死亡了,这样不管对创业者来说,对投资人都会产生阴影。
在这样的阴影情况下,我们做什么判断呢?就是看你的收入为依据,作为企业来说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工作,让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这是我这一两年能够感受到的东西。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因为我们众趣科技做的是空间数字化,像你说我们现在落地的产品是VR看房这样的产品,好,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头盔里显示,也可以在VR眼镜、AR眼镜,同时手机屏幕上、电脑屏幕上显示,你说我们的东西是不是VR?我觉得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不要把自己的产品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头盔或者某一个VR眼镜上,而是我们这个产品是不是整个VR行业或者AR行业需要的东西?现在我们做的这种三维空间、数字空间的VR看房,买房卖房看的东西,实际上99%我们的用户都是在手机屏幕上看的,如果我们仅仅把自己的产品放在VR眼镜上来看,我们众趣早死了,这一点上大家也要清楚,我们的产品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这些年我们是从收入一直是相对平稳的慢慢上升,没有发生过大的起伏,这种感觉我们经历过后比较好,我希望大家在面对投资人的时候,还是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自己的收入做起来,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主持人(胡霖):产品过硬其实非常重要,而且刚才您说到的一点我非常认同,我觉得在座的这么多同仁,大家做不同的在XR行业当中去做,我们不局限于你是头显,还是头盔,还是3D,有些人聊的时候说我们是不是XR?我觉得XR是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所有能实现这个概念的任何一个环节,我觉得它都是这个环节重要的一个螺丝钉。
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刚才各位分享了这个逻辑的背后,我们有一些规则,但是更多的我觉得还是很多不同的概念,以及创新,以及产品,这些核心的东西才是能够打动投资人的一些不一样的标准。
下一个话题,其实我们谈到的就是说,也是这个行业在发展当中,有很多助力,从而互联网+开始经历了共享的这样一个过程,到了现在,各种硬件的改变和现在5G的到来。其实我参加过很多论坛,大家一直在讨论5G对XR怎么样的助力,带来了什么东西?5G来了以后我们怎么会蓬勃发展。其实今天在座的各位也是资深的从业者,我们的问题也是5G到底推动了我们什么样的发展?我觉得我们问的问题稍微更广泛一些,除了推动之外,像今天上午张总也分享了一个概念,不管是5G还是NG落地才是真正的G,这个是很关键的。
所以各位嘉宾可以聊一聊对于5G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它到底是推动,还是说我觉得还很远,我们聊一点实实在在落地的东西,高总先开始。
高翔:对,不管什么G,落地才是关键,这一点的确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
其实我们从市场策略来说,我们可能做些宣传,我们把我们产品和5G挂钩,做一些市场策略的宣传,我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是你在天天做产品的时候,非要和5G关联起来,我觉得可能你会失去很多。这一点我认为,从做产品角度来说大家应该要注意的一点。
举个例子,不说5G了,说4G,我们的产品是从3G到4G转换过程都经历了,我们现在一百平米的三维空间,看房这个产品的话,在3G时代我们一半的安卓手机是打不开的,应该说3年前或者4年前一半的安卓手机打不开,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的安卓手机,我们没有做任何适配,我们先所有的手机都能打开,我认为这就是4G会我们带来的好处。
5G呢?我相信我们受益更大更多,但我认为这个受益是你跟随时代的大潮往前走的时候,别人裹胁着你自然受益的,如果你天天把这个东西装脑门里头,我相信会受损的。
主持人(胡霖):好,高总分享的非常干货,因为我自己看待这个事情也是这样子,因为咱们大家都经历了手机1G1G的迭代,我刚刚换了套餐,我换了,换完以后我跟你说,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快,因为我觉得这个概念是在,但是是不是助力于我们自己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需要最这个事情需要有一个客观的看待。
林总对于5G来说,在你们投资里面是不是一个助力的方向呢?或者您怎么看这样一个事情?
林均全:以投资的角度来说,因为其实一般来说,投资都是比较超前的,可能超前就是一个事物它会变成主流,至少两到三年,我们现在的预计也是5G要普遍,但是也没那么快,一个是流量的问题,一个是它的机台,需要铺的非常多。所以短期来说,它要普遍,我觉得是不太可能,至少一两年,有可能两到三年,慢慢的就像大家从3G过渡到4G一样,所以我们怎么去看这个事情?其实当初点评网,大家如果用过电脑版就知道了,那个大众点评电脑版基本没什么用处,那时候融资也融的不顺,你还要把它截图,存在手机里面,去外面还要靠地图找,基本没什么用处。但是3G出来以后,变得非常好用,4G也是一样,4G带动了短视频的发展,抖音要是没有这种速度配套的话,还是以前的3G,肯定达不到现在规模的成长。
所以同样,5G我们不是看它短期内它马上会起来,而是我们希望说提早我们先去找一批优质的内容,它能先在这个方面深耕细作,一旦等到5G真的变成一个普通适配的时候,他马上有产品能够应付市场,有可能变成爆款,也有可能撑不到那个时候,但是我们愿意用投资的方式去尝试,去试错,而不是5G都非常普遍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满天找标的,那时候很大概率还是会陷入到2015年的状态,要么估值太贵,要么一大堆不靠谱的创业者。所以更多我们认为是说5G我们看这个事情,包括我们现在做云游戏静平台,有一个很大关键性的因素,但我们更希望用内心等待它成长,我们提前布好局,等待5G时代的来临。
主持人(胡霖):我觉得这样一个一个从企业和投资人来分享,真的很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从林总这边的布局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有的,但是第一个为吃螃蟹买单的人还得有,不然的话,我们怎么去尝试和拓展这样一个事情呢?所以我觉得作为投资人角度来说,他们去助推很多我们觉得很新,但是不一样像企业对我们创业者来说,可能会马上看到结果的东西。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助推了我们的创新,也孵化了很多很多想去创造创新的这样一些创业者。我也想听一下佟总那边对于5G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的?
佟少华:我觉得是这样,目前对这个XR行业,可能核心问题不是5G的问题,可能通信问题是一个优先级没有那么高,我觉得核心问题还是在培养用户习惯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过去看到有很多的大的UP主他去分享玩VR流行的一种感觉,其实用户在使用这个VR眼镜或者AR眼镜的时候,现在还没有培养起用户的习惯,导致目前很多优质的UP主做很多VR内容,现在很少去做了,为什么?因为他持续做VR内容,但是很多流量也上不来,可能用户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
同时还有我们在用眼镜的时候,相当于独占视角的使用场景,目前很多的用户并不适应于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用户使用起来不太方便,除非我有单纯的专门的硬件,专门的时间去玩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游戏产品的时候,我才会舍得这样去做。否则的话,我们XR的眼镜一定跟我们的大屏,跟我们的小屏,跟我们的移动端去做竞争。所以我觉得目前我们XR跟5G做这样一个强相关,可能它的预期还是在未来的状态,可能现在我们需要去做一个提前可能性的布局,一旦我们的用户习惯培养起来,我们想象当中的一个赛博朋克的世界当中,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全面爆发的时候,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个时间。
主持人(胡霖):谢谢!其实5G在用户的习惯培养这个角度,很好的让我们能够客观的看到,其实习得一个行为,需要很多一些配合的。
下一位李总分享一下,5G您这边是怎么看待的?尤其是联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是在这个浪潮当中的弄潮儿,所以我相信您的观点也能够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李志: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所有的创业者都还是要看未来,就跟VR现在基本上大家越来越多,当然我们自己也做PC做VR,但其实很显然,现在都是一体机,我觉得这个东西首先顺势而为,对创业者而言要更加放开讲,5G、AI到底对我们未来,其实我们还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终极的产品形态是什么?终极的商业形式是什么?以终为始的来看,比如未来5G、未来我的设备,我的端和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的设备形象是一个足够轻薄的一个设备,还是说还是有一个重度的设备?我觉这样可能把一些新的科技,它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变量,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产品,来从未来定义现在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所有的创业者还是应该去拥抱5G,拥抱AI。
当然这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中,我是觉得只有把终极的东西想的相对比较清楚之后,你可以分几步走,一步一步打造你心中的那个东西,我认为未来都是云化的,等等,所以这个层面来讲,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从自己的业务模式、产品形态、商业模式,来思考这些变量对自己的影响。第二个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对自己目前的产品体验,甚至能不能为自己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个可能还是要拉长来看。
主持人(胡霖):李总说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也是,作为5G它是一个广泛的该男,但是在广泛的概念当中我们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每个目标当中,我们作为每一个创业者,或者在行业里面深耕的人,他们都会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去跟它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下一位听一听黄总对于这个事情怎么看的?
黄虎平:关于5G这块,因为我们有一块领域的业务,是To B的,党建这一块的,最近尤其在去年的年底到今年,接触的5G的需求明显量增加了,基本上大部分的是三大运营商,运营商确实在推动5G的发展。
回过头来讲5G这一块,我们不得不说VR这个硬件,目前其实我觉得最关键有两个大的痛点,一个就是它很重,第二个达到到我们现在的状态,这两个痛点导致我们C端一直没有爆发起来。这两个痛点它是依赖于什么?依赖于硬件不断在去迭代,在去更新,但是如果说以现有的硬件的更新速度,或者迭代的速度,我想我们终端的,刚才李总也讲到了,我们终端的VR这种形态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致认为,最终VR/AR/MR,最后就是我们一个普通的眼镜,这么薄,我们可以在地铁上面使用,我们随身携带,我们把它当做我们刚需的产品,这样你C端市场才能起来。
如果说从现有的VR硬件达到我们想要的终极的VR硬件,那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以现有的迭代速度,我觉得大概几年都完不成。5G在里边是否能越过这个硬件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其实目前很多大厂都在研究什么?云渲染,我把渲染放在云端,就是个显示,另外一块就是5G的部署,或者是基站,一定是5G成熟了,然后用渲染技术成熟了之后,然后对于我们这些内容厂商,我觉得可以运用这项技术真正做一些关于5G、VR的产品或者内容。
那个时候我们不会考虑现有的这些移动端的性能问题了,传输就可以了,放在云端,我觉得那种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5G,但是需要时间,眼前我觉得云渲染技术还是不够成熟,目前我们接触的。
主持人(胡霖):几位嘉宾很细致的讨论了一些问题,其实我们准备了还蛮多问题的,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展开一个一个说了。我觉得因为今天在场的很多嘉宾也是很远过来,为了我们这个活动,真的非常感谢,我们也希望能有一个时间跟台下的各位进行一些互动,所以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有一点点时间可以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如果您有的话可以举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交流。
提问:各位嘉宾好!我们也做一点早期的投资,有一个赛道想请教一下,在VR领域的声音方面,咱们有没有哪些比较关注的?或者这个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因为我们参与了一个跟声音有关的小项目,所以想请教一下。
主持人(胡霖):台上嘉宾对这个问题有想法的可以回答。
李志:我先说一下吧,其实VR身临其境嘛,不光是视觉,包括声音,包括所谓的,不一定是味觉,触觉,包括也有人做了很多手套、手环等等这些东西。包括我记得刚刚惠普的那个同事也讲了,1937年,他们最早就做了一个立体声的东西,我觉得这一块确实为了做更好的身临其境,不光是视觉、声觉、触觉、味觉等等,我觉得对未来做好的话,肯定还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的。
提问:因为刚才各位老师都提到Oculus,发明者本身也是一个,我记得他1966年的时候发过一篇论文,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虚拟显示技术,但是关于听觉、触觉、味觉这些我们从来没有探索过,但实际上我们听到各位演讲,我们交流不光是在交流,所以今天很多很有趣的项目,但是好像也停留在(英)这种程度的VR,大家对于真正的沉浸式,结合新媒体,不同的体验的这种方向,你们有什么觉得很好的投资见解或者是认为这个可能是未来一个大家还没有看到的赛道,作为个人的设计师或者创业者,你们在这上面有没有什么建议?
主持人(胡霖):各位嘉宾都可以随意。您刚刚提到这个很好,我自身体验过像气味王国,我觉得这个东西你看到它做到的多么的真实,以及它后面发展到什么样子,我觉得您说的连觉很有意思,作为资方怎么看待这个新兴的东西?
林均全:我们现在市面上确实没有看到,但也有可能我们没有看的那么细分,但是未来你说要一个完整的体验,这些听觉、嗅觉、触觉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在上海和北航实验室,我有幸去参加活动,他们也展示他们这一块的技术,包括国外,大家都在做这一块的尝试。我们讲触觉好了,为什么现在VR游戏没有那么让人沉浸?就是因为你拿着手柄,让你的感觉没有那么沉浸,如果你戴一个每年什么重量的手套,通过手势进行交互,他收到就会立即反馈,包括不用穿那么重的背心,我觉得这样大家的体验感会更好,这也是大家努力的一个方向吧。但是这个东西什么时候会成熟,说真的,我别知道,因为我们看到一些demo,想法都挺好的,但是还是很粗糙,包括一些材质什么的,他们也在改良,你要真想达到沉浸式的,这个说实话,我不知道还要多久,我们以游戏厂商来说,我们更希望我们可以接受你没有那么那么完全的沉浸,但是你给大家一个在预期之内特别好的体验,一个游玩的效果。比如半条命、半衰期,它做的已经非常优秀了,你说它是不是完全沉浸?也不见得。
嗅觉,包括也有电影院说自己是沉浸式电影院,在不同的时候,你3D眼镜会放出不同的味道,实际上我是没体验过,我同事去了,女性,她体验过了觉得这个东西特别鸡肋,我觉得未来一定是个方向,但是短期内这不是我们最主要关注的方向,还是说你怎么样利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出最好的交互的体验,这是我们未来关注更多的方向。
主持人(胡霖):好,今天非常感谢,因为刚刚林总谈到的这个我也深有感触,包括这位女士刚才的问题,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自己是有体验过很好的demo的,在气味上,也有体验过不好的,所以我知道怎么鉴别这个东西。这个过程我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这么多XR行业优秀的创业者,不管公司多大,他的概念,他做出来的东西其实蛮好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参加青亭这样的峰会,AWE这样的平台,你多要去希望展示,要不然投资人看不到。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活动,像青亭峰会一届一届的会更好,这次非常高性能请到各位,也非常高兴主办方的邀请,我们也是希望下一届峰会的时候也能见到大家。
感谢大家今天的光临,我们的论坛就到这里,谢谢!
环视天下声明:HOSSKY网站登载或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