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参与大型展会了,这次ChinaJoy虽然总体规模变小,但是还是能通过展会里看到大家的关注点和潜在变化与趋势。
不管是疫情或别的因素,近两年国内AR/VR新品数量并不多,值得关注的几款我们也单独报道过。ChinaJoy在国内并不是以新品为主导的活动,更是还是围绕游戏市场展开。
今年上半年最火热的无疑是“元宇宙”、“Metaverse”,这一点无疑会在ChinaJoy上有所体现,因此也再来谈谈“Metaverse”。
今年ChinaJoy官方的CDEC系列大会基本以数字娱乐、云游戏、元宇宙为主,其中元宇宙大会还是在最近几天临时加上的,可想而知必定是为了热度而来。不过比较讽刺的,这一大会不少嘉宾是区块链相关,虽然一直有人认为元宇宙和区块链会有很大关联,但总是会有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
而同期第三方举办的会议和往年类似,其中也有元宇宙主题的定向活动,其它主题也比较丰富。
总的看下来,元宇宙这个概念在国内热度跟之前VR和AR类似,基本上还在以概念和炒作阶段,甚至也有不少强行和Metaverse扯关系的,这里面就有AR、VR硬件厂商,当他们去谈Metaverse时,如果你是个圈内人基本上就能知道能谈些什么内容了。
说实话,我不认为AR和VR就一定要跟元宇宙扯上关系,不要看见Facebook转型元宇宙平台就有冲动,更不要幻想着你能模仿Facebook,事实上很多人连模仿Facebook的基础都不存在。扎克伯格在这个月正式提出“元宇宙“概念也是令人意外,但想了想作为上市公司这么做也再正常不过。
想要了解我们对Metaverse的观点,可参考《当我们谈元宇宙、Metaverse时到底在说什么?》一文。
在我看来,如果你是VR,那么就扎扎实实按照Oculus,做好硬件同时提升软件体验;是AR,就做好SDK和底层平台的支持,把底层的体验做好,这是第一步,可是仍没做好。
结合AI和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场景目前看还有很多,现在来看马云在南昌世界VR大会上讲的:“AR、VR一定会和AI结合,一定会和大数据结合”,这句话看起来也没有几家真正的做好。
这里面几个因素,现如今能够活下来的AR、VR硬件、内容或服务商,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的营收方向,而且即便是头部AR、VR企业也面临营收、融资压力,因此大家各自有各自眼下的关键事情,例如融资,例如优先扩展To G业务等等。
虽然To B展位缩减很多,但关于数字人(虚拟偶像)、动作捕捉相关的也比较集中,虽然数字偶像仍然是个小众市场,但对于大型互联网或AI企业来说,现有技术可以很好的业务扩展,因此相对比较轻松。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初创公司也在坚持,几乎每年CJ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To C展区中比较大的变化是,游戏移动化浪潮仍在继续,高通第三年包下整个展厅,而且很多游戏大厂在手游、甚至掌机游戏上也在加速。传统的PC和主机游戏虽然仍然高质量的代名词,但今年占比更小,甚至还增加很多汽车展台。
同时我看到很多非VR相关的展台也设立了VR体验(大部分都是PC VR内容),其中有通过机械臂实现VR类似飞行模拟的应用等。我发现,这些体验基本上还是早期的PC VR设备,包括HTC Vive、Oculus Rift,而这已经是发布近5年时间的VR设备了,近两年发布的新款PC VR基本很少见到,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更新动力。这就非常值得反思,似乎他们更想通过VR的形式展现出好玩的内容,或者吸引玩家关注,而对于设备更新方面并没有太高需求。
环视天下声明:HOSSKY网站登载或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